742万卢布等于人民币多少钱(为什么一个国家不能多印钞票来换取外汇)

1. 742万卢布等于人民币多少钱,为什么一个国家不能多印钞票来换取外汇?

这个想法,一般人都知道肯定不行,但是具体是为什么不行呢?这就涉及到了经济学里,一个著名的公式,费雪平价公式。先别蒙圈,不复杂,且听投帅细细道来。

费雪平价公式,也叫费雪效应,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把它分成两个部分来讲。

首先是国内部分,按照费雪平价公式,一国国内的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预期通胀率。假设,按题主提到的,当一国疯狂开动银超级的时候,群众对未来的预期通胀率,肯定是上升的;那么,这时候国内的名义利率也会随之上升。

这个很好理解吧,钱饮多了,就那么不值钱了,物价就贵了,如果预期未来,钱会越饮越多,物价会越来越贵,那么理性的做法就是趁早把手里的现金花掉,而不是存进银行,坐等贬值。

相应的,银行为了应对这种变化,只能把利率提高,只有利率高到可以抵消预期通胀部分,才有可能继续吸引到存款。

其次是国际部分,就涉及到汇率的概念。大家知道,汇率就是两国货币之间兑换的比例。比如,7龙票可以换1美刀,那么两者之间的汇率就是7。炒过外汇的都明白,汇率这个东西,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当前的汇率,我们叫做即期汇率;未来的汇率,叫做远期汇率。

前方预警,可能稍微有点点绕,一次看不明白的,请自备纸笔跟着计算下,别犯懒,多学点知识,没坏处。实在不想动脑筋的,就拉到最后直接看结果,然后点赞走人吧。

假设这时候,天朝和老美的利率都是3%,实际上不可能是这样的,就是为了便于计算哈。那么,我手里如果有700龙票,我现在存到银行,一年后的到721块;我再把这连本带息的721全部换成美刀,假设这时候汇率还是7不变,得到103刀。没错吧。

那么如果我从最开始,就先把这700块换成100刀,然后再存银行呢?一样的,到期,连本带息,还是103刀。换句话说,这个时候,我是先存龙票,到期后换美刀,还是先换成美刀,再存银行,最后的价值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损失。所以这个时候,当前汇率和一年后的汇率都是7不变。即期汇率=远期汇率。

但是如果开始猛印龙票了,会发生什么?按照前面国内部分讲的,预期通胀率上升,名义利率上升,龙票的利率不是3%,比如变成6%了。700块存一年,得到了742,如果一年后的汇率,还是7不变,我将换到106美刀。而如果我先把钱换成美刀呢?一年后到期,还是只有103美刀。

大家想想,这种情况下,持有美刀的人都会先把美刀换成龙票,存进银行,到期后再把龙票换成美刀,净赚那额外的3美元。这种无风险套利的好事,当然在实际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一年后的汇率,会随之变化,使得你先换美刀和后换美刀,最后结果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一年后的汇率,就变成了742除以103=7.2。

--------------------------------------无耐心的分割线---------------------------------

所以费雪效应的意思就是,汇率的变化会抵消掉利率的变化,使得市场不会出现套利机会。说直白一点,就是印炒,钱就贬值了,在国际上就需要更多的龙票,才能换到之前能换到的美刀了。

我是仁义礼智投,国有商业银行总行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有关投资方面的问题欢迎大家相互探讨交流。码字不易,各位老铁都看到这了,不妨点个赞再走吧。PS:我不是什么小编,如果嫌ID太长,一定要起个昵称的话,就叫我投帅吧。。。

742万卢布等于人民币多少钱(为什么一个国家不能多印钞票来换取外汇)

2. 谁过得最幸福最后各自的结局怎么样了?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分别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这其中的貂蝉出自《三国演义》,正史上对其并无记载,所以是否实有其人不得而知。在《三国演义》中貂蝉最后一次登场是跟吕布一起在白门楼被曹操围困之时,至于吕布兵败之后再无交代貂蝉的下落,因此我们即使姑且不论貂蝉是否实有其人,至少她的结局是不为我们所知的。也正因为《三国演义》留下的这个不解之谜,以致于后世不断出现讲述貂蝉结局的小说、戏曲等作品,这就使貂蝉的结局命运出现了“惨死”和“善终”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尽管关于貂蝉命运的说法莫衷一是,但从她早年的坎坷经历来看:其人生总体上是不幸的。

西施本名施夷光,春秋末期农历六月廿四日(阳历7月19日)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市苎萝村,因为姓施,家住村西头,故称西施。其父卖柴,母浣纱,西施亦常浣纱于溪,故后人又称施家门前的小溪为浣纱溪。据说西施天生丽质婀娜迷人,浣纱时鱼见其美而忘记了游水,渐沉于水底,故誉其有“沉鱼”之美。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击败,被迫向吴国求和。勾践入吴为质。释归后大夫文种向勾践献灭吴九策,其中最毒辣的便是美人计。大夫范蠡奉命巡行全国勘察美女。他来到苎萝村遇到了郑旦和西施一对姊妹花。他爱郑旦,更爱西施,一次假面舞会的误会中他向西施坦露了真情,西施也爱上了这位范郎。然而文种的到来结束了这段芬芳缠绵的爱情,他将郑旦和西施带回越国都城会稽教习歌舞,准备献给吴王夫差。据说西施进京途中行人争相围观,结果造成交通堵塞,寸步难行。护送西施的范蠡见此盛况心生一计,索性叫西施住进路旁旅社的一幢华丽小楼,而后四处张榜:欲见美女者,付金钱1文。告示贴出,四下轰动。西施登上朱楼,凭栏而立,飘飘然似仙女下凡。观赏者排成长龙,为一睹西施芳容,慷慨解囊,有的竟付两三次之多,真是百看不厌。3天下来范蠡所得金钱无数。进京后他把这些钱都交到国库。西施因此更加仰慕范蠡的才智和品德,两人遂结为生死之交。范蠡的举措不折不扣地为后代的“美女经济”开了先河。越王宠爱的一名宫女认为:“真正的美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体态。”西施只具备了第一个条件,还缺乏其他两个条件。于是越王花了三年时间教以歌舞、步履、礼仪等。西施发愤苦练,在悠扬的乐曲中翩跹起舞,婀娜迷人,进而训练礼节,由一位浣纱女成为修养有素的宫女,举手投足间均显出体态美,待人接物十分得体。然后又给她制作华丽适体的宫装,方进献吴王。吴王夫差大喜,在姑苏建造春宵宫,筑大池,池中设青龙舟,日与西施为水戏,又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又专门为她筑“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放置起来,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终于走向亡国丧身的道路。其实关于西施在灭吴之战中所起的作用史学界一直存有争议:有人认为西施除了肩负迷惑吴王扰乱吴国朝政的使命外,还负有窃取吴国军事情报的任务,甚至有人称其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间谍。

关于西施在吴国灭亡后的下落问题目前主要有六种说法:

其一西施助越国灭掉了吴国后一方面感到欣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另一方面也感到内疚,觉得对不起吴王夫差,毕竟夫差从未有负于她。她在一种异常矛盾的心理中不能解脱,最后自缢宫内。

其二吴国灭亡后越王因为西施的美貌想要将她留在身边,但是范蠡坚决反对,他要越王吸取吴王教训:不能被美色诱惑。他设下计策——派人用越王的车把西施骗到太湖,又把她骗上船,到湖心的时候趁西施不注意狠心将西施从船上推下,西施就这样溺死于太湖之中了。

其三吴国灭亡后吴人把一腔怒火都发泄在西施身上,用锦缎将她层层裹住,沉在扬子江。《东坡异物志》载:“扬子江有美人鱼,又称西施鱼,一日数易其色,肉细味美,妇人食之,可增媚态,据云系西施沉江后幻化而成。”唐代罗隐写诗道:“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为谁。”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西施“被吴人沉江说”有一定市场。

其四越王勾践曾说:“亡吴之功,西施当属也。”传说勾践认为吴国的灭亡源于夫差沉湎于西施的美色,为了避免西施的美色反过来殃及越国,他恩将仇报,赐西施沉江而死。这种说法和“被吴人沉江说”、“被范蠡沉湖说”是异曲同工,都把西施看成了“红颜祸水”。

其五传说越国灭吴后勾践欲将西施收进后宫。王后认为西施是“祸国之女”,担心西施祸害越国,就令手下将其裹进牛皮袋子中沉入江底了。这种说法说穿了就是一出狗血的后宫争宠戏:王后担心西施入宫夺了自己的恩宠,索性先下手为强。

其六东汉人所写的《越绝书》中记述:“西施,亡吴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文学戏剧作品大都这么描绘。说吴国灭亡的当天范蠡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劝他的好朋友、一同共患难的文种趁早离开勾践。再一件事就是在姑苏台下花荫深处找到了萎顿不堪的旧日情人西施,仓皇逃到太湖,双双驾一叶扁舟,消失在烟波浩渺之中。苏东坡曾经写道:“五湖问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在山东肥城陶山据说有范蠡和西施墓。这是关于西施的六种结局中唯一以喜剧收场的,也是流传最广的,也许寄托着人们对西施、范蠡这对才子佳人的同情吧,毕竟那五种说法都太过悲惨。

综上所述关于西施的最终结局众说纷纭:其中悲剧性结局的说法更多,然而流传最广的却是喜剧性结局。如果说西施真和范蠡泛舟五湖而去,那么她应该算是幸运的;如果她最终落得另外五种下场,那么显然她的一生也是充满悲情色彩的。

汉元帝年间作为汉朝老对手的匈奴出现了五个单于争位的乱象,其中以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最为强大。为争取汉朝作为自己的外援,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都送儿子为人质,汉朝都接受了。汉宣帝时期呼韩邪单于亲自到汉朝称臣朝见。汉朝方面以宾礼而非臣礼接待了呼韩邪单于——让其在朝见时的位次在诸侯王之上。倍感汉朝恩遇的呼韩邪单于向汉朝提出了联姻的请求,不料恰在此时汉宣帝驾崩,于是和亲一事被暂时搁置。汉元帝继位后呼韩邪单于再度向汉朝求婚,这次汉元帝决定同意匈奴的联姻请求。当时后宫里有很多从民间选来的宫女,整天被关在皇宫里,很想出宫,但却不愿意嫁到匈奴去。管事的大臣很着急。这时有一个宫女毅然表示愿意去匈奴和亲。她名叫王嫱,又名昭君,长得十分美丽,又很有见识。管事的大臣听到王昭君肯去,急忙上报元帝。元帝就吩咐大臣选择吉日,让呼韩邪和昭君在长安成了亲。单于得到了这样年轻美丽的妻子,又高兴又激动。临回匈奴前,王昭君向汉元帝告别的时候,汉元帝看到她又美丽又端庄,可爱极了,很想将她留下,但已经晚了。据说元帝回宫后越想越懊恼,自己后宫有这样的美女,怎么会没发现呢?他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再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才知道画像上的昭君远不如本人可爱。为什么会画成这样呢?原来宫女进宫时一般都不是由皇帝直接挑选,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给皇帝看,来决定是否入选。当时的画工毛延寿给宫女画像,宫女们要送给他礼物,这样他就会把人画得很美。王昭君对这种贪污勒索的行为不满意,不愿送礼物,所以毛延寿就没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为此元帝极为恼怒,惩办了毛延寿。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骑着马,离开了长安。她冒着塞外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来到匈奴地域,做了呼韩邪单于的妻子。昭君慢慢地习惯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她一面劝单于不要打仗,一面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使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了60年。昭君死后葬在匈奴人控制的大青山,匈奴人民为她修了坟墓并奉为神仙。昭君墓就是如今内蒙古的青冢。两千多年来的无数诗人在自己的作品中极力描写昭君出塞的艰难困苦,殊不知昭君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极其伟大的传奇女子——需要注意的是:昭君出塞和汉初以送女子换和平时不同的,此时的匈奴不再是汉帝国的威胁,而是盟友。昭君出塞就民族大义而言:不是屈辱地乞求和平,而是作为安抚盟友的手段。当然就其个人境遇而言:出塞之时的确是千辛万苦,然而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她不去和亲呢?要知道汉宫之中从来不缺美人,多少深宫怨妇“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和亲匈奴再艰险,可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这正是昭君——她就是一个不甘于向命运低头的传奇女子。

唐开元七年(719年)农历六月初一蜀州司户杨玄琰府上诞生了一名女婴,取名玉环。此时唐玄宗李隆基已有34岁,距离他坐上龙椅也已有8个年头。在此之前李隆基发动政变终结了韦后专权的局面,赐死姑姑太平公主以巩固自己的权力,到杨玉环出生时大唐王朝正在李隆基的治理下有条不紊地发展着。杨玉环出生六年后的公元725年12月21日唐玄宗李隆基封禅泰山,跪伏阶下的人员囊括了大唐声威所及之地的所有臣民:作为皇帝治理天下的得力助手的文武百官;各地州牧推举的贤良方正;孔子的后人象征着本朝道统所在;北周和隋朝两个前朝皇室后代的献礼叩首彰显着大唐的宽容博爱惠及前朝孑遗。当然最令人大开眼界的还是来自异域殊方的各国使节:突厥、契丹、奚、大食、昆仑、日本、新罗、靺鞨、天竺......几乎大唐声威所至的各族各国皆派出使臣参与这场盛会。距离泰山900多公里外的长安城是大唐帝国的都城,同时也是当时全世界唯一拥有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城内格局整齐严密:内城将禁宫大内、政府机构和居民区分开,而居民区则依直线划分为东西南北整齐排列的108个坊。这其中的平康坊是举人书生、进京官吏还有驻京办事人员的聚居地,热闹非凡。但与此同时它还有另一层身份就是妓女聚居地。这是在长安城特意开辟的,也就是说有“官办”性质。江南、蜀地乃至西域、天竺、欧洲等地的商贾云集于长安,长安城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接纳了来自各地的外来人士:黄皮肤的新罗人、日本人、东南亚人;白皮肤的东罗马人、阿拉伯人;黑皮肤的昆仑奴都能在当时的长安城见到。中国的丝绸、瓷器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一起在长安城里售卖。儒家的宗祠、道教的道观、佛教的寺庙、景教的教堂、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广泛分布于长安城中。此时的大唐王朝“北臣穹庐,东臣鸡林,南臣滇池,西臣昆夷”,一时间声威遍及四海,文治武功进入全盛时期。

很显然这时的李隆基不会认识只有6岁的杨玉环,而杨玉环则一如既往延续着她之前的人生轨迹,直到四年后她的父亲杨玄琰,此后她被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璬家。杨玉环天生丽质、美艳绝伦,而宦门世家的家教使她从小就具备较强的文化修养——精通音律,擅长歌舞和乐器。这颇符合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对她的评价“天生丽质难自弃”。开元二十二年七月李隆基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家也在受邀宾客之列,而在代表杨家出席公主婚礼的人员之中就有杨玉环。正是咸宜公主的婚礼上前来赴宴的杨玉环被咸宜公主的弟弟寿王李瑁一眼相中,于是就让自己的母亲武惠妃去向父皇请求赐婚。武惠妃是李隆基的宠妃,其受宠程度被形容为是李隆基前半生的杨贵妃,尽管她只有惠妃的头衔,但实际上却是代行皇后之职而执掌后宫。这时的李隆基并没见过杨玉环,自然压根不知道杨玉环的美貌和才学,又架不住自己的宠妃、爱子一阵撺掇,于是很自然地就下旨赐婚了,杨玉环就这样成了李隆基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这时杨玉环是寿王妃,而不是寿王李瑁的妾室)。历代君王几乎个个都是后宫佳丽三千,以致于子嗣众多,寿王李瑁是李隆基第十八个儿子,这么多儿子都要娶老婆,其实李隆基可能压根不知道寿王李瑁娶的是一个国色天香的羞花美人。

武惠妃死后李隆基中日郁郁寡欢萎靡不振,尽管他富有天下,尽管他拥有后宫佳丽三千,却始终感觉无人称心如意。这时也不知是谁向李隆基进言:寿王妃杨玉环才貌双绝,可以纳入宫中。为什么说不知是谁进言呢?因为史籍就是这么原原本本记载的——《新唐书》卷76记载道:开元二十四年武惠妃薨,后廷无当帝意者。或言妃(指杨贵妃)姿质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内禁中。这里的“或”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有人,也就是说《新唐书》只是提到有人向李隆基进言称杨玉环可以纳入宫中,却没指出这人是谁。当然我们大致可以肯定这个进言的人应该是知道杨玉环是李隆基的儿媳妇这一身份的,否则这人既然对杨玉环的品貌、才学都一清二楚,却唯独不知道她是寿王李瑁的妃子说不过去吧?既然知道这层关系,还去向李隆基进言,由此我们大致可以推断:这个人应该是一切唯李隆基的喜好马首是瞻,甚至为此连起码的人伦原则都不顾了。问题是:苍蝇不叮无缝蛋——李隆基要是自个没想法,那么多半不会有人敢这么进言的,即使真有人这么进言了也一定会被斥退,也不至于有后来的事。然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李隆基自己是有想法的。据说武惠妃死后李隆基有一天心血来潮就召集自己的皇子皇孙们去泡温泉,估计顺便也让这些皇子皇孙们把家眷带上吧。于是李隆基就这样得以见到杨玉环,当时就惊为天人。也许这时李隆基就动了心思,不过这毕竟是自己的儿媳妇,自己要有这想法是会被人说闲话的,也许李隆基所谓的那个郁郁寡欢搞不好就是在纠结这个事。皇帝身边最不缺乏的就是善于察言观色、揣摩上意的人,这不你皇帝有想法了嘛,那边立马就有人出来撺掇,这对李隆基而言可谓是正中下怀,于是也就坚定了他把杨玉环纳入自己的后宫的决心。决心时下了,可这事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毕竟是要把自己的儿媳妇纳为妃子,朝廷里那帮言官大臣们知道了还不定闹成啥样,各种流言蜚语还不得铺天盖地而来呀?这时李隆基想起了自己的爷爷唐高宗李治是如何把自己的曾祖父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武则天纳入后宫的,于是他并没立即将杨玉环纳入宫中,而是以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祈福的名义下旨让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搬出寿王府,住进太真宫并赐名杨太真。唐代盛行道教,加之此事又是打着为太后祈福的名号,如此一来朝中的言官大臣们也不便说什么。杨玉环出家后五年李隆基给儿子李瑁又选了一个妃子,对外这完全可以解释成为杨太真为太后祈福而出家,但寿王妃的位置不能一直空缺,所以陛下特意恩泽赐婚,实际上只有李隆基父子、杨玉环以及进言者等为数不多的人知道其中内幕——说白了李隆基此举就是对儿子李瑁的一种补偿。李瑁又能怎么办呢?自己的父亲是手握生杀予夺之权的皇帝,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何况这是要你一个女人呢?现在给你重新物色一个已算是给了你天大的面子。不能不说这在当时的专制皇权话语逻辑中的确是再合理不过的。在摆平大臣和儿子之后李隆基认为:此事风头已过,正是自己名正言顺将杨玉环纳入宫中的大好时机,于是就在给儿子找妃子一个月之后李隆基正是册封杨玉环为贵妃。由于李隆基宗自废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因此杨贵妃在后宫的帝王实际相当于皇后。

自从得到杨玉环后李隆基常对后宫中人说:“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从二人彼此的称呼大致可以看出关系的非同一般——别的妃子都称李隆基”皇上“、”陛下“,而杨玉环却称李隆基为”三郎“,李隆基一般也不称杨玉环为贵妃,而是直呼其名”玉环“。杨玉环喜欢吃南方的荔枝,于是李隆基就派人快马加鞭从南方将新鲜的荔枝运到长安,晚唐诗人杜牧曾专门就此写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被奉为中华梨园鼻祖的李隆基是一个极具艺术细胞的人——他曾亲自谱写《霓裳羽衣曲》,在召见杨贵妃时令其翩翩起舞,而李隆基本人则亲自奏乐。李隆基充分发扬了爱屋及乌的精神——在宠幸杨贵妃的同时也屡屡封赏她的家人:杨贵妃的大姐被封为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三姐虢国夫人还获得了随意进出宫门的特权——对此唐人有诗曰:“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杨贵妃的远房族兄杨钊被赐名国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余职。李隆基游幸华清池时以杨氏五家为扈从,每家一队,穿一色衣,五家合队,五彩缤纷。沿途掉落首饰遍地,闪闪生光,其奢侈无以复加。杨家一族娶了两位公主,两位郡主,李隆基还亲自为杨氏御撰和彻书家庙碑。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即使李隆基对杨玉环的宠爱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他们也会像寻常夫妻一样闹矛盾:天宝五载七月李隆基将杨玉环谴归娘家。然而自从杨玉环出宫后李隆基就终日茶饭不思,最终在高力士的开导下李隆基又将杨玉环接回宫中。天宝九年杨贵妃又一次被遣送回了娘家。关于杨贵妃两次被遣送回娘家的原因过去一般认为是后宫争宠所致,对此《杨太真外传》甚至绘声绘色记载道:天宝九载(750年)二月的一天杨贵妃偷偷地吹李隆基大哥宁王李宪的紫玉笛,因此触怒李隆基。这种说法满足了人们的猎奇猎艳心理——尤其是李唐皇室在男女关系上本就被一些人诟病,杨玉环本是李隆基的儿媳,如今在成为李隆基的妃子后还与李隆基的大哥有暧昧关系,这是何等劲爆的八卦消息啊!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开元二十九年二十九年十一月(742年1月15日)宁王李宪就死了,杨玉环是如何与一个死人保持暧昧关系的?事实上杨贵妃两次被遣送回娘家很有可能并非后宫争宠、男女关系所引起的,而是隐藏着李隆基不足为外人道的政治目的:当时杨家接受招待的规格已超出了规定的界限,大肆收受贿赂,他们甚至还骑到了皇室的头上。据《新唐书》记载:连皇上的亲妹妹在三位夫人面前也只能让座而不敢就坐;唐玄宗的女儿信成公主因为和杨家人有矛盾竟沦落到追回内府封赠东西。这样的情况再不处理,那么这天下究竟是姓李呢?还是姓杨呢?事实上李隆基遣送杨贵妃的行为极有可能是对杨家的一种警告,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一点:杨家尽管显赫一时,但并没掌握朝廷军政大权,而深居内宫的杨玉环更是不可能把持朝政。所谓杨贵妃祸国乱政之说纯粹就是封建统治者推卸责任的红颜祸水之说,唐朝的由盛转衰说到底是其政治经济制度中固有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并非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问题。

李隆基尽管两次遣送杨玉环,可心里始终念叨这事,于是不久之后又把杨玉环接回宫中。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当时的李唐王朝的整体军事布局呈现一种外重内轻的局面:边防军占全国正规部队的80%左右,而内地军队仅占20%,况且长年与外族征战的边防军的战斗力也不是内地军队所能比的。然而边防军却直接听命于各藩镇节度使,节度使还同时具有管理辖区民政和财政的权力并可以同时兼领多镇。安禄山麾下声势浩大的叛军长驱直入,相继攻破了洛阳、潼关等地,兵锋直逼长安。唐玄宗李隆基匆忙带着杨贵妃及朝臣、妃子们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避难。然而当李隆基一行人马抵达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时以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军士发生哗变,这些哗变的兵士砍杀了杨国忠和杨贵妃的姐姐等人。随后哗变的士兵包围了皇帝李隆基所在之地,要求李隆基处死杨玉环。李隆基认为:杨国忠祸国或有真凭实据,然而贵妃久居深宫并无祸国乱政之举。然而已哗变的士兵们坚持认为:纵使贵妃无罪,然而既然已杀光了贵妃的家人,仍留她在皇帝身边会使兵士们担心日后会遭遇秋后算账,因此杨贵妃必须死。无可奈何的李隆基只得下旨赐杨贵妃白绫一条用于自尽——这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之典故。关于杨贵妃在马嵬坡自缢身亡的说法《新唐书》与《旧唐书》的记载大致相同。刘禹锡《马嵬行》一诗则写道“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色彩真如故”。按刘禹锡的说法而言:杨贵妃系吞金自杀,不过刘禹锡写的是是个而非历史,况且无论是自缢身亡或是吞金自杀都肯定杨贵妃是在马嵬坡自杀身亡了,除了细节的出入外大体还是吻合的。当然在野史传说中也有关于杨贵妃下落的不同说法——这种说法认为:当时李隆基找了一个替身处死,而真正的杨贵妃则被放走了。那么放走之后的杨贵妃去哪儿了呢?大体上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命当时的日本遣唐使将其带到了日本,如今日本的久津地区还流传着关于杨贵妃的传说并被成为“杨贵妃之乡”,甚至有说法认为日本影星山口百惠就是杨贵妃的后人;另一种说法认为杨贵妃在被放走后潜逃民间不知所踪。关于杨贵妃流亡日本或潜逃民间的说法并无确凿实证,可能更多只是表达人们的一种愿望而已。

个人以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中人生境遇最为幸运的当属昭君。貂蝉且不论是否真实存在,说到底不过是别人随意摆弄的玩物,别人不过是想在她身上满足原始的欲望或是以她作为工具实现自己的野心;西施的结局众所纷纭,然而以悲剧性结局为主,尽管喜剧性结局流传更广,不过可能更多是反映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杨玉环尽管曾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然而到头来却以马嵬自缢为自己的人生画上句号,关于她流亡日本或潜逃民间的说法并无确凿实证。四大美女之中只有昭君一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她以女流之身肩负起民族团结的历史使命,而她自己也得以从那个尔虞我诈的牢笼中逃出;相比之下其他三人的一生起起落落,却始终像是无根的浮萍随人摆弄。

3. 俄国的彼得一世改革内容是怎样的?

第一、改革军事,加强国防,夺取出海口

彼得一世的改革活动,主要是在大北方战争期间(1700—1721)进行的,这就决定了彼得的许多改革措施是围绕着军事改革而展开的。所以,马克思认为彼得的“全部事业都是以征服波罗的海沿岸为转移” 。为了击败堪称欧洲强国的瑞典,夺取出海口,早在北方战争前夕,彼得就着手改组军队。

1700年彼得下令废除射击军,实行义务兵役制,规定各阶层不分贵贱,服兵役一律平等。彼得在位期间,先后征兵53次,约有284000人被强征入伍。为了提高军队干部的技术和指挥能力,彼得把大批贵族青年派往意大利、法国、英国、荷兰等国去学习军事,并以重金聘请外国人在俄国军队中担任要职。

1721年,在俄国著名将领中,有14名是外籍人 。同时,在国内还开办了各种军事学校、技术学校和训练班,大力培养军事人才。为了加强军队的组织性和战斗力,彼得一世亲自主持制订重要的军事条令和章程。

1716年颁布了著名的《军事法规》。它总结了北方战争的经验,包含了队列和战术训练的基本原理,确定了军队的编制和组织原则。

1720—1722年,又陆续颁布了《海军章程》,对海上舰队的编制、战船的等级、海军官员相互之间的关系及他们的权利和义务都作了明确规定。彼得在领导海军建设的同时,并注意对陆军的集中统一领导。他根据北方战争的形势发展,几次调整统帅机构。

1720年,成立了以缅希科夫为院长的“陆军院”,加强对陆军的领导。同时注重兴建各类兵工厂,生产新式火炮,修筑国防要塞和海军基地。

第二、改革和健全国家行政机构

地方行政机构的改革,早就引起彼得一世的注意。为了满足城市商人和手工业者的愿望,彼得于1699年下令,在莫斯科成立市政院(不久改为市政厅)。在其他城市建立地方自治署。

为了巩固地方政权机构,1708年12月8日彼得下令,把全国分成8个省,1714年又增设3个省。各省设总督1人,拥有行政和军事大权。同时,各省还成立了参议会,其成员从地方贵族中选任。

1719年,在保留省的建制的同时,将全国划分为50个州,每个州都有一套完整的行政机构。

1720年在新都圣彼得堡建立了市政总局,在其他城市成立了市政局。根据市政总局的规程,城市居民分为“正规”公民和“非正规”公民两大类。

对于国家中央行政机构的改革,彼得一世予以特别的重视。1711年2月22日,彼得下令建立参政院,取代原来的贵族杜马。新建立的参政院由9名参政员组成。参政院拥有很大权力,从国家中央机构到地方行政系统,从财政预算、贡赋征收到陆海军的编制,都属于参政院管辖范围。

参政院成立后,1718—1721年间又相继建立起11个院(分管陆军、海军、外交、税务、开支、矿务、手工业、商务、监察、领地、司法),以取代旧衙门机构。每个院由10名重要成员组成。重要问题不是由个人决定,而是采取投票的办法解决。

随着国家机构改革的完成,为了提高国家机构的工作效能,彼得一世政府于1722年1月24日,颁布了“官秩表”的法令。官秩表把全部文武官员分成14个等级:在文职方面,从14等文官到1等文官;在武职方面,从准尉和炮长直至大将、元帅。这是一种新的官员选拔制度,有利于刺激文武官员的上进心和积极性。在此法令颁布之前,彼得一世还颁布了“一子继承法”,其目的除扩大国库收入外,还旨在保证文武官员的来源。

第三、实行宗教改革,加强皇权

彼得一世不仅在军事、行政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而且不顾教会势力的反对,大胆地进行宗教改革。1701年彼得一世政府下令将部分教会财产收归国有,主张由世俗官员来管理修道院的领地。彼得一世不仅限制教会经济实力的膨胀,而且还限制教会的权力;把教会完全置于国家的管辖之下,使教会成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

1721年颁布了关于宗教事务管理条例,废除了总主教的职衔。政府根据管理世俗事务的委员会的形式,建立了管理教会的宗教委员会,以此取代总主教的权力。这个宗教委员会后来改名为宗教事务管理总局,总局长一职,从非宗教人士中挑选。宗教事务管理总局的局长及局内其他高级官员,像世俗官员一样,由沙皇政府任命。于是,沙皇被称为东正教的“最高牧首”。

第四、改革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为了改变俄国文化教育的落后面貌,彼得一世指定各级政府直接管理教育,建立各种类型的学校,全俄各县普遍建立小学,对贵族子弟实行强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到西欧各国学习。同时,彼得政府还通过各种途径,把西欧近代科学著作翻译介绍到俄国来。

第五、兴办近代工业,改变俄国经济落后面貌

在改革期间,彼得一世非常注意扶植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在国内发展矿业和创办有如外国通常开设的那些工厂企业”。为此,彼得一世以引进西欧先进技术力量为指导,对全国地下资源、铁矿、铜矿、银矿和煤炭等进行勘察和开采。在巩固和扩大原有的场矿企业,把国家创办的一些手工工场转让给私人经营的同时,政府又以提供劳力和贷款等优惠办法,奖励本国商人和外国企业主投资,建立起一批炼铁、炼钢、造船、兵工、采煤、制鞋、纺织、锯木等近代场矿企业,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奠定了基础。

彼得一世为保护和刺激年轻的民族工业的发展,制定了很高的进口税,同时规定凡开办工场的场主及其亲属均可免服兵役和免交人头税。1721年,他又规定工场主有权向贵族领主购买农奴充当本场的劳动力,凡领主拥有的地下矿藏,加以隐瞒,迟迟不开采者,处以死刑,以此促使领主兴办场矿,向工商业资产阶级转化。

第六、扶植商业,发展贸易,提高商人地位

彼得一世为了促进商业资本的发展,颁布了一系列敕令,并将“城镇居民分为3个行会,第一类是钱庄老板、豪商大贾、医生和大工场主;第二类是小手工业主和商贩;第三类是普通工人、粗活工和自由小市民”。指令各城市建立起有利于商人和工场主的市政制度,规定从第一行会中选出市政长官,由商人管理工商业、税收和民事纠纷,借以提高商人和工场主的政治地位。在经济上又授予商人有贸易特权。

彼得一世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他认为“对外贸易是俄国吸收西欧文化,发展国内生产力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手段”。为此,他鼓励商人组织公司,发展对外贸易。在国内则实行严格的关税保护政策,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销售的优势。此外,政府还大力整治交通,兴建通商港口,开凿维什尼、沃罗察克运河,使伏尔加河与涅瓦河互相沟通,从而加强了国内市场联系,使俄国商业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结果

彼得一世改革对俄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把俄国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时代。马克思就认为彼得一世改革“为结束俄国百年来的落后状况,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更为形象地给彼得一世改革以高度评价,说它“让俄罗斯腾空而起”。

首先,彼得一世改革大大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保证了俄国在北方战争中击败当时欧洲的军事强国瑞典,从而使“俄国在波罗的海沿岸站稳了脚跟”,“进入强国的行列”。到1725年,俄国已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20余万人的近代化常备军。以前俄国没有海军,到彼得一世执政末年,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已拥有各种舰只895艘,水兵28000人。

其次,彼得一世改革刷新了俄国政治、削弱了贵族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俄国著名历史学家波克罗夫斯基就曾认为彼得一世的行政改革具有近代资产阶级改革的色彩,在俄国开创了近代议政制度。特别是1722年颁布的“官秩表”,体现了彼得一世的“量才施用”、“论功取仕”的思想,它是对按贵族门阀取仕的腐朽传统的挑战,使一大批出身寒微、德才兼备之士脱颖而出。这对革新政治,广罗人才,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具有积极意义。“一子继承法”迫使众多功贵族子弟去从商、从军、从学、去“自寻饭碗”,这是对俄国旧贵族势力的又一次沉重打击。“皇位继承法”革除了旧的皇位继承原则,沙皇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后继人。这些都对整饬政治,强化皇权,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另外,彼得一世改革推动了俄国逐渐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列宁指出,俄国的欧化“甚至从彼得大帝时代就开始进行了”。彼得一世改革,打破了俄国闭关自守的落后状态,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正是在18世纪初叶,俄国的近代工商业开始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形成。与新兴资产阶级开始出现的同时,在被剥削的劳动大众中“发现了工业无产阶级的萌芽”。 通过改革,俄国近代场矿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到1725年,俄国已建立起240多个近代工场,工场内部已有了较细的分工,而且有不少工场的规模是比较大的。如莫斯科的官营造帆工场拥有工人1162名,谢郭林制呢工场的工人为730名,官营米克连耶夫制呢工场的工人为742名。“同工场手工业发展初期相比,工业中私人资本的比重增加了”。雇佣工人人数也有了较大的增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俄国的工场手工业已基本上赶上英国。尤其是冶金工业发展迅速,1718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已达到160万普特,跃居世界前列。“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俄国工场工业的发展,使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城乡商业贸易开始全面向资本主义转化,俄国已能积极地参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商业竞争。到彼得一世执政的晚年,俄国每年输出的商品额达420万卢布。

再次,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俄国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彼得一世改革期间,乌拉尔和卡累利亚等地设立了矿业学校;莫斯科、彼得堡等城市相继开办了军事学校和其他各类学校。到18世纪20年代,在40多个城市里开办了算术学校。

1703年1月2日,在莫斯科出版了《新闻报》,这是俄国第一份正式印刷的报纸。它报道国内外的重大政治事件和军事消息,也刊登国内经济建设的消息,如各地手工业工场的建设、金属矿藏的发现,等等。

1710年,彼得一世下令采用简易的新字体,代替以前比较复杂的教会斯拉夫字母。由于采用新字体,印刷书籍更为方便,各种书籍得以大量印行。西欧国家的一些科学技术书籍,如军事学、造船学、建筑学、数学著作,等等,陆续被译成俄文出版。彼得当政期间,俄国还建立了第一个博物馆,第一个公共图书馆和第一批公众剧院。

1724年1月28日,彼得一世发布关于建立俄国科学院的命令,这对俄国科学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科学院于1725年成立,下设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三大部。它不仅是一个研究中心,而且是一个教学机构,附设了大学和中学,直接培养科学研究工作者,罗蒙诺索夫就曾在这里得到深造,后来成为著名的俄国科学泰斗。

总之,彼得一世改革具有近代化意义。它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到了印度尼西亚才知道,当地人真的很懒惰散漫,对工作毫无责任心,他们喜欢喝猫屎咖啡,据说这种咖啡真的是用麝香猫的排泄物制作而成的,味道还不错,是世界上最贵的咖啡之一。

印度尼西亚的经济水平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国土面积约为191万平方公里,人口总量2.6亿人,首都为雅加达。

单论经济总量,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2021年印度尼西亚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1.2万亿美元,人均GDP4200美元。

印度尼西亚经济较发达,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农业、采矿业和旅游业是印度尼西亚的三大支柱产业。

在印度尼西亚,有半数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农产品橡胶、咖啡、可可和稻米都是印度尼西亚主要的出口产品,另外印度尼西亚渔业资源丰富,是世界上主要的渔业大国。

在采矿业方面,印度尼西亚的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品质较高,在煤炭铁矿和金银以及锡矿等方面产量很高。

印度尼西亚附近有数以万计大小不等的岛屿,自然风光秀美,旅游业也是印度尼西亚的经济支柱之一,每年到印度尼西亚旅游的外国游客超过了800万人次。

到了印度尼西亚才知道的事

1、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拥有岛屿最多的国家,整个印度尼西亚由超过1.7万个岛屿组成,主要岛屿有苏门答腊岛、苏拉威西岛和爪哇岛等。

2、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位于爪哇岛西北部,是印度尼西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面积只有74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了一千万人。

印度尼西亚一半的人口生活在面积只有13.8万平方公里的爪哇岛上,由于雅加达每年下沉,印度尼西亚政府已经决定迁都。

3、印度尼西亚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这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全国火山的数量超过了400座,其中大约有一半是活火山。

4、印度尼西亚的女警特别吃香,一般很难入选,标准堪比选拔空姐。首先就是必须拥有精致的五官和凹凸有致的身材。

5、印度尼西亚也是一个小费国家,在印度尼西亚饭店吃饭,坐出租车等,都是需要支付10%的小费的。

6、印度尼西亚的生物资源特别丰富,已知的生物种类超过了4万种。仅仅加里曼丹岛上的植物种类数量就超过了整个非洲的数量。

7、印度尼西亚的石油出来特别烦,我在2000年之前又是一样还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生产国,每年的石油产量超过了8,000万吨,这是如今的一个企业,已经变成了纯粹的石油进口国。

8、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天然橡胶出口国,他们将橡胶称为“白金”,将石油称为“黑金”,木材称为“绿金”,印度尼西亚的植被覆盖率还是很高的。

9、印度尼西亚有一个特殊的节日,叫做亲吻节,在这一天很多单身男女都可以肆意亲吻别人,彻底放飞自我。

10、印度尼西亚的男人喜欢戴绿色的帽子,这个我只能说每个国家的文化习俗不一样。

11、印度尼西亚人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在印度尼西亚,有超过1.6亿的人口信仰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穆斯林最多的国家。

12、猫屎咖啡是世界上价格最贵产量最少的一种咖啡,它的原产地就是印度尼西亚。

13、印度尼西亚是华人华侨最多的国家,但印度尼西亚政府比较排斥华人,在印度尼西亚的华人数量超过了1,000万人。

14、印度尼西亚盛产榴莲,被当地人称为印度尼西亚的国民水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公共场所是不能吃榴莲的。

15、印度尼西亚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终年炎热多雨,当地人特别喜欢穿拖鞋和短衣短裤。

印度尼西亚的饮食

1、印度尼西亚人的主食是大米和面条。嗯,他们在吃大米的时候特别喜欢用香蕉,叶把大米包起来蒸熟来吃,听说这样吃特别美味。

2、印度尼西亚人的饮食口味偏重,做饭时候喜欢多放葱姜蒜和辣椒等调味品,喜欢吃各种辛辣口味的食物。

3、印度尼西亚人吃饭不是使用筷子,而是使用刀叉和勺子,也有一部分印度尼西亚人吃饭喜欢用手抓着吃。

4、印度尼西亚的小吃种类有很多,主要就是就地取材,换着法样做着吃。比如说香蕉他们可以煎着吃,将鱼肉做成丸子吃,炒米饭也和我们这里的不一样,味道更糯更香,主要是调味品的功劳。

印度尼西亚的工资和物价

印度尼西亚人的工作是比较懒散的,当地人对待工作的态度也比较随意。一般来讲印度尼西亚人每周工作5天,实行的是双休日制度,每天的工作时长为8个小时。

印度尼西亚人的平均工资为2200元,在印度尼西亚,大多数人的月工资收入都在1800元到3500元之间。

在印度尼西亚,服务员的工资收入是比较低的,只有1200元左右,但服务员是有小费的,两项加起来一个月也有2500元的收入。

建筑工人的工作是比较辛苦的,每天的工作时长都在10个小时以上,他们的月工资收入一般3500元左右。

医生和律师这些人的收入是比较高的,一般都在5000元左右。

物价

一斤西红柿4元,一斤萝卜5元,

一斤土豆5元,一斤西瓜3元,

一斤香蕉6元,一斤苹果8元。

一斤鸡肉11元,一斤牛肉28元。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海岛国家,捕鱼业发达,各种海产品,鱼虾价格比较便宜,一般都在30元左右。

印度尼西亚旅游景点推荐

1、巴厘岛

巴厘岛的大名,我想无人不知,但有很多朋友认为巴厘岛是位于泰国的,其实巴厘岛是印度尼西亚最有名的旅游胜地。

2、丹戎普丁国家公园

丹戎普丁国家公园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位于加里曼丹省境内。

3、婆罗浮屠

婆罗浮屠是印度尼西亚最有名的佛教寺庙,是东方四大奇迹之一,至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

到了印度尼西亚的注意事项

1、印度尼西亚境内有很多清真寺和寺庙,到这些地方参观是必须脱鞋进入的,而且也不能穿短衣短裤进入。

2、到了印度尼西亚,不要在公共场所谈论有关印尼西亚的政治和宗教信仰问题。

3、印度尼西亚是一个穆斯林国家,这里是不吃猪肉的,另外在印度尼西亚也不要饮用烈性酒。

4、看到印度尼西亚可爱的小孩子,不要用手摸他们的头部,当地人认为头部是非常神圣的,任何人不能触碰。

最后小结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印度尼西亚人的工资不高,物价和我们国内小县城差不多,因此印度尼西亚人的生活压力并不大。

这样的印度尼西亚你喜欢吗?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游客”,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ynstorm@foxmail.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97)
财务软件价格(财务软件优缺点)
上一篇 2023年11月26日
网上怎么买车险(营运车网上怎么买保险)
下一篇 2023年11月26日

相关推荐

  • 明天股市开盘吗(你认为明日大盘走势会怎么样)

    上图是上证指数60分钟分时图,可以看出,前期的头肩底形态失败,目前正在新的一轮下跌中,成交量逐渐萎缩,KDJ指标还在张口中。所以,短线形势不好。明天杀跌或者震荡可能性较大。即使一天的反弹,难改短线弱势。二、看中期趋势...

    2023年11月06日
  • 公务交通补贴 个人所得税 扣除(个税能税前扣除吗)

    可以扣除,必须备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58号)规定,只有经省级地方税务局根据纳税人公务交通、通信费的实际发放情况调查测算后,报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国家税务总局备案的一定标准之内的公务交通、通信...

    2023年11月06日
  • 688050(杭州主城区现在有多少总人口呢)

    2010年六普人口356万省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常住人口数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344594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526096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688050浙江省杭州市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310733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551900浙江省杭州市西...

    2023年11月07日
  • 中国电信发行价是多少(为什么腾讯不提互联网金融)

    【困困账坊认为】:不提不代表没有,你没见我闷声发大财吗?曾有记者问,’蚂蚁金服已然走在上市的前列,企鹅金融的时间有确定吗?’...

    2023年11月22日
  • 信达地产(信达联合体是什么企业)

    信达联合体是一家在中国成立的大型金融服务企业集团,在银行、信托、基金、租赁、拍卖、私募股权投资等领域均具有优势。其实力强大,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在中国金融行业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信达联合体不仅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金融...

    2023年11月24日
  • 法律硕士报考条件(2022年律师资格证报考条件)

    5.全日制法学本科,非法学本科的需法硕或三年工作经验。另,2018年4月前取得学籍的,只要是本科就可以参加法考。...

    2023年11月25日
  • 南京 证券(如何查询股票账户的总盈亏)

    一、查询你的银行银证转账记录,用转进的资金总额减去转出的资金总额,再和现在的证券账户市值比较,即可得出盈亏。...

    2023年11月28日
  • 上海增值税发票(上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三联机打发票的打印软件是通用的吗)

    不是通用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与增值税普通发票是共用开票税控软件而普通机打发票用的开票软件不同。没有专用的打印软件,打印功能集成在开票税控软件中。...

    2023年12月01日
  • 人民币中间价是什么意思(2023年5月1号美元兑人民币汇率)

    汇率中间价是指央行对一种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汇率报价,也叫做基准汇率、中间汇率等。汇率中间价一般是由央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通过计算加权平均数得出的,用于指导金融机构在外汇交易中的报价和进行外汇买卖。...

    2023年12月01日
  • 广发小盘基金(的涨幅为什么会与所持仓股票的涨幅差这么多)

    不仅是广发小盘成长混合,很多支付宝上的基金估值和实际值都会有些偏差,可能是由于持仓股票的变动,有的基金经理一个月调整一次仓位,有的一个季度调整一次,持仓显示会有些滞后;另一方面支付宝上只是显示持有比例较高的前十个持仓,剩下的虽然持有的比较少也...

    2023年12月06日
返回顶部